浙江大学哲学学科历史悠久,文脉流长,学科初创于20世纪三十年代的浙江文理学院和之江大学。1947年在竺可桢校长的推动下,由近代著名哲学家谢幼伟主持,原国立浙江大学正式创建哲学系。

原杭州大学哲学专业创建于1959年,1980年9月杭州大学哲学系正式建立,随后取得哲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和外国哲学博士点。1987年3月,原浙江大学哲学系也实现了独立发展,相继获得了思想政治和自然辩证法两个学科硕士点。

1998年四校合并,以原杭州大学哲学系与原浙江大学哲学系相关教师为主体,组成新浙江大学哲学系,隶属于人文学院。2021年11月24日学校实现人文学院体制机制改革,正式筹建哲学学院,2022年12月15日哲学学院完成筹建正式成立。在近百年的历史中,马一浮、熊十力、牟宗三、谢幼伟、严群、沈善洪、夏基松等名师大家都曾任教于此。

经过近百年的积累与发展,浙大哲学学科齐全。学院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并建有哲学博士后流动站。哲学学院对应哲学学科门类,下设8个二级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科技哲学、伦理学、逻辑学、宗教学、休闲学(自设学科),其中外国哲学为教育部重点培育学科;外国哲学和科学技术哲学为浙江省重点学科。

学院设有外国哲学研究所、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逻辑与认知研究所、科技与社会发展研究所和宗教哲学与艺术哲学研究所等5个研究所,并建有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基督教与跨文化研究中心、科学技术与产业文化研究中心、佛教文化研究中心、道教文化研究中心、佛教资源与研究中心、现象学与心性思想研究中心、休闲学与艺术哲学研究院和浙江大学—卢森堡大学高等智能系统与推理联合实验室(ZLAIRE)等10个校级研究平台。其中,2023年外国哲学研究所获批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江大学-卢森堡大学高等智能系统与推理联合实验(ZLAIRE)入选浙江大学首批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培育计划A类实验室,被浙江省科学技术厅认定为省级国际联合实验室。

学院坚持延揽优秀师资,汇聚高层次人才。现有教师52人(外籍教师6人),其中含文科资深教授、求是特聘教授在内的教授23人、长聘副教授5人、副教授11人、“百人计划”研究员8人、特聘(副)研究员4人、讲师1人,入选国家级重大人才项目10人。

学院高度重视学术研究对接国家战略,研究成果丰硕。近几年来,新增“跨文化视野下的非洲哲学研究与译介”、“新一代人工智能驱动的逻辑学研究”、“亚洲文明特质以及人类文明多样性研究”、“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认知科学范式的相关性研究”、“全人类共同价值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大理念研究”、“西方现象学前沿问题研究”、“地中海文明与古希腊哲学起源研究”等10个国社科重大项目。学院积极参与面向2030学科会聚计划,其中,“人工智能中的意识问题研究”团队(倪梁康)、“逻辑、认知与人工智能”团队(廖备水)、“价值与认知”团队(徐向东)入选双脑计划团队;何欢欢深度参与“亚洲文明”学科会聚计划。

学院坚持立德树人,在建设一流学科的同时培养一流人才。近年来在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上着力甚著。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和第三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学院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秉赋深厚家国情怀和现实关怀、拥有跨学科和国际视野、专业基础宽厚、发展势头强劲的高端学术人才和复合创新型人才。

学院高度重视国际化教育,围绕“双一流”目标,加快推进国际化进程。借助于国合处的顶尖伙伴合作计划,与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东京大学、哥本哈根大学、根特大学等一流高校的哲学学科建立了多层次的合作关系。何欢欢教授的佛教资源与研究中心通过与哈佛大学、东京大学的合作建立了佛教数字档案馆。2021年底,廖备水教授领衔建立浙江大学-卢森堡大学高等智能系统与推理联合实验室(ZLAIRE)正式挂牌,这是哲学学科首个交叉研究实验室。

学院致力于建设世界一流、中国特色、浙大风格的哲学学科和专业,聚力建立一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在哲学学院新建之际,为全面提升学院学术竞争力、社会影响力和国际化水平,实现建设走在世界一流前列的高水平学科目标,诚邀海内外英才加盟,共谱浙大哲学之华章!(数据更新于2024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