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8至19日,浙江大学“伦理学与政治哲学前沿”工作坊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成功举办。本次工作坊由浙江大学哲学学院主办,哲学学院、浙江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及浙江大学实用哲学研究中心承办,汇聚了来自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深圳大学、中共杭州市委党校等国内多所知名高校与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本次工作坊聚焦于当代科技发展与社会变革背景下,伦理学与政治哲学所面临的新问题与新挑战。开幕式由浙江大学哲学学院庄玄朴主持,表达了对与会学者的欢迎与感谢。
在为期两天的工作坊中,与会学者们发表了一系列高水平的学术报告,深入探讨了伦理学与政治哲学的前沿议题。上海财经大学的陆鹏杰老师作了题为《契约论与平等主义》的报告,通过对事前与事后契约论的区分,分析了以契约论为基础的关系平等主义所面临的困境。南京师范大学的牛文浩老师在《“体验机器”论证对体验主义幸福观的批评何以成立?》的报告中,系统回应了对诺齐克思想实验的四种主要批评,论证了该论证对体验主义幸福观的批评是成立的。深圳大学的王帅老师以《The Regress Problem of Cohen’s Fact-Insensitivity Thesis》为题,为科恩的“规范原则独立于事实”命题辩护,通过引入“解释性闭合”等概念,逐一回应了三种“无穷后退”挑战。上海社会科学院的汪志坚老师则在报告《Disambiguating “Some Extra Weight” in Otsuka and Voorhoeve’s Central Argument against Prioritarianism》中,通过辨析“一些额外的权重”这一关键短语,指出了Otsuka和Voorhoeve对优先主义核心论证的模糊性。来自浙江大学的董龙华作了《关系平等主义的重要视角:关注行为者本身》的报告,论证了关系平等主义所强调的“第二人称视角”对于突显交往平等和强化公民道德主体性的重要价值。同为浙江大学的王瀚庆在《公共理性的认识论维度:基于德性知识论的尝试》中,提出以“理智德性”替代“真”作为公共理性的认知标准,以满足合理多元论的要求并有效筛选虚假信息。中共杭州市委党校的陈翱老师带来了《规范涌现论:一种规范生成的新解释》,借鉴宾默尔的自然正义论,从自然主义视角阐释了规范如何通过文化、习俗和善这三级阶梯逐步“涌现”出来。最后,华东师范大学的徐峰老师在《为经典运气平等主义辩护》的报告中,回归德沃金与科恩的经典文本,论证了他们各自的整全理论已蕴含回应主流批评的资源,并指出分配平等与关系平等在经典理论中是相辅相成的。
每场报告均设有评议与问答环节。与会学者们围绕契约论、平等主义、公共理性、幸福理论等议题展开了热烈而富有成效的交流。现场学术氛围浓厚,讨论深入。
本次工作坊的成功举办,为伦理学与政治哲学领域的学者们提供了又一个学术交流平台,深化了与会者对相关前沿议题的理解,对推动该领域的未来研究具有积极意义。会议于10月19日中午圆满落幕。

与会学者在浙江大学“伦理学与政治哲学前沿”工作坊合影

上海财经大学陆鹏杰作报告

南京师范大学牛文浩作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