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7日下午3时,丹麦南方大学哲学系教授Søren Harnow Klausen主讲了一场题为“应用现象学的原则与潜能”的学术讲座。本次活动由浙江大学哲学学院、外国哲学研究所、未来哲学研究院及现象学与心性思想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并得到了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钟子逸基金的资助。
讲座由浙江大学哲学学院李忠伟主持,浙江大学Karl Kraatz与Kristjan Laasik担任与谈人,与主讲人展开深入交流。
在讲座中,Klausen教授对现象学的当代表达和潜在路径进行了富有启发性的阐述。他批评了当代学界将现象学狭隘地归入对亲历经验的描述,进而简化为心灵哲学或人文学个案研究的一种倾向。他倡导回到现象学的经典立场,即将其视为关于“事物如何呈现”的系统性研究,通过描述典型呈现方式来把握其意义与本体论地位。Klausen进一步提出,在面对当代经验和实践条件的挑战时,现象学仍然具有方法论上的活力。他强调“本质变更”概念的现代发展,尤其是在跨主体经验的综合与反思性平衡的构建上,展示了现象学在今日仍可保持理论创造力和现实关联性。
在与谈环节,Kraatz与Laasik博士围绕现象学的应用边界、与社会现实的对接、以及“本质”的历史性与规范性等问题,与主讲人展开了精彩对话。与会师生也积极提问,讨论气氛热烈,学术交流充分。此次讲座不仅深化了对现象学研究路径的理解,也展现了跨文化哲学对话的活力。通过对老龄化、疾病与健康、战争等现实议题的现象学分析,Klausen教授展示了现象学如何介入时代问题,提供独特的哲学洞见。本次讲座问题意识强,拓展了对于“应用现象学”研究方向的认识与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