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下午,哲学学院“资深导师—青年导师”交流座谈会在成均苑4幢429会议室成功举办。本次活动围绕“如何更好地成为学生的‘成长导师’,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学术前景的学生”展开深度研讨,致力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的创新性人才。哲学学院副院长楼巍教授主持会议。
会议伊始,楼巍教授阐述了导师在学生培养中的关键作用,他指出,导师们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新的指导方法,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
学院党委书记李恒威教授详细解读了“教师职业行为关键小事清单”的具体内容,聚焦教学规范、师生互动、学术道德等日常场景,为导师们明确了工作中的行为准则与方向。他强调,师德师风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也是导师们必须坚守、不可触碰的底线和红线。未来,学院将持续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以关键小事为抓手,为哲学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坚实力量。
王杰教授、张国清教授、何善蒙教授、刘慧梅教授、金立教授等资深导师们结合指导学生的实际案例,从学术规划、科研训练、心理疏导等多个维度展开分享。交流过程中,多位导师谈到“因材施教”的重要性。导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并结合学生的特点从思想和学术研究上给予引导,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学术前景的学生。
随后,青年导师们纷纷发言,与资深导师共同商讨学生指导之道,并围绕“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创新育人模式”等问题展开深入探讨,现场氛围热烈而浓厚,诸多富有建设性与前瞻性的观点、建议纷纷涌现。
此次座谈会不仅为导师们搭建了一个交流与学习的平台,更凝聚了全体导师对育人使命的共识。哲学学院也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切实将研讨成果转化为育人行动,构建更加和谐、高效的导学关系,为哲学学科的发展与繁荣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文/图教育教学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