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报道: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认知科学工作坊第三期会议

发布时间:2024-02-01浏览次数:10

由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认知科学范式的相关性研究”课题组主办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认知科学工作坊第三期会议于2024年1月27日在浙江杭州顺利举行。来自多所高校的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了该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

会议伊始,浙江大学哲学学院党委书记李恒威教授发表致辞,鼓励与会者在交流互动中不断深化合作。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张静副教授以《知行合一的认知机制:基于事件编码理论的知觉-行动循环》为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她结合事件编码理论,对知觉与行动之间的协同机制进行了独到的分析,引起了与会者们的深度思考。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王晓梅副教授在报告中深入研究了加斯东·巴什拉(Gaston Bachelard)的历史主义认识论,通过对其理论的解读,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启示。随后,浙江理工大学的徐怡副教授以重读《具身心智:认知科学与人类体验》为题,对这本著作进行了深入解读,为现代认知科学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浙江大学百人计划研究员王玮深入探讨了“知鱼之乐”认知观的一些反思,引发了与会者的热烈讨论。福建省委党校的游均老师则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角度出发,深入思考了机器意识的问题。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武锐讲师在报告《主动推断AI:ChatGPT的未来?》中展望了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趋势,为与会者呈现了ChatGPT等技术的前景。

上海大学的赵宁讲师通过《论“关怀”的道德基础——关怀伦理与神经生物学的发现》为会议增添了道德伦理学的视角。

浙江大学博士后研究员程都以《皮尔士的实用主义探究理论与预测加工理论》为题进行了深度报告。程都通过对皮尔士实用主义理论的系统解读,结合预测加工理论,探讨了二者之间的关联与相互影响。浙江大学博士后研究员王昊晟以《加速主义与价值对齐问题刍议》为题进行了详尽的报告。他对加速主义概念的深入解读,以及在加速主义理论中如何处理与价值对齐的问题进行了深度刍议。王昊晟的研究为与会者们提供了对当代社会进程的独特视角,并在讨论中引发了激烈的思想碰撞。浙江大学博士后研究员柯晓宇以《人类情感调节视角下的情感脑机接口技术》为题展开了深度报告。她通过将情感脑机接口技术与人类情感调节进行结合,探索了这一新兴领域的发展方向与潜力。柯晓宇的报告不仅展示了技术与人文的有机结合,也引发了与会者对未来科技发展的广泛关注。会议特别设置了博士生专场,浙江大学的博士生阮泽楠、曹旭婷、王菲分别以独立报告的形式分享了他们的研究成果。会议最后,浙江大学陈亚军教授作总结,对与会者们的研究成果表示赞赏,并展望了未来该领域的发展方向。

本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认知科学工作坊第三期会议为与会者提供了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促进了该领域的研究与发展。期待着未来更多的学术盛会,共同见证该领域的不断进步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