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龙报道 | 曹旭婷:无限联想学习——意识的演化过渡标志

发布时间:2023-10-30浏览次数:10

20231026日晚,当代英美哲学工作坊第16期于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哲学学院513会议室顺利举行。沙龙邀请哲学学院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曹旭婷做学术报告,报告题目为“无限联想学习:意识的演化过渡标志”。本期沙龙由哲学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王玮主持,来自哲学、汉语言文学、生物科学等专业的师生参与了本次活动。


报告一开始,曹旭婷对意识科学研究的背景及其演化进路进行了介绍,并从演化原则出发,指明这一原则要求运用演化理论来解释意识是如何在不同的生物体中出现和发展的。其次,她指出意识的功能需要得到明确说明。演化进路的关键之一就是通过研究意识独特的适应性功能来揭示意识的本质。这一进路的主要成果之一来自金斯伯格和雅布隆卡(Ginsburg, S., & Jablonka, E.)的研究,她们在其著作《敏感灵魂的演化:学习与意识的起源》(The Evolution of the Sensitive SoulLearning and the Origins of Consciousness)一书中指出,确定意识的功能将是确定意识在动物世界中分布范围以及了解意识何时以及为何演化的关键一步;生物体作为意识主体经由演化和发展可以获得更复杂和灵活的学习能力,在不同的演化过渡阶段表现出不同的学习水平。进一步地,意识的演化过渡需要得到实证研究的支持,换言之,演化进路需要向我们展示演化过渡中一些关键的过程和结构的转变,同时需要指出明显的标志来证明其完成。这一提议的核心观点认为,意识的演化是由学习驱动的,生物的无限联想学习(Unlimited Associative LearningUAL)能够作为从非意识到最小意识的演化过渡标志。最后,曹旭婷认为,对于最小意识演化过渡的关注可能无法完全捕捉到高阶意识形式的复杂性,但Ginsburg, S., & Jablonka, E.的框架为探索不同动物群体中联想学习和意识出现的神经和认知机制提供了一个有用的起点。


报告结束后,在场师生提出了问题。王玮对UAL模型的局限性做出点评,并对有机体在演化过程中的感知、感受和符号表征能力进行了讨论;程都对意识演化进路背后的符号学约束范围进行了确认;中国人民大学陈翱博士提问,意识为了处理什么样的演化适应性问题而出现?以及有机体发展出学习能力的事实与意识主体发展出意识的对应性如何;沙宇哲认为UAL模型作为最小意识演化标志所受到的举证责任的约束有待考验。本次沙龙活动建立了跨学科交流的机会,在场师生结合各自研究领域对本次报告内容进行了评价,促进了多视角、多方向的学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