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报道|当代认知科学与实用主义国际研讨会

发布时间:2023-10-16浏览次数:10

  会议报道:当代认知科学与实用主义国际研讨会

   “当代认知科学与实用主义国际研讨会(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ontemporary Cognitive Science and Pragmatism 2023)”2023923-24日在浙江省杭州市浙江大学成功举办。此次研讨会由浙江大学哲学学院与中国实用主义委员会共同主办、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邀请了众多国内外知名学者参与,共同探讨了认知科学与实用主义的前沿问题。

 


会议由浙江大学哲学学院党委书记李恒威、浙江大学文科领军人才陈亚军教授担任大会主席,来自中国、美国、德国、爱沙尼亚等国家的50位学者到场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共收到中英论文投稿70余篇,共30位学者在大会发言。报告涉及内容广泛,包括哲学、心理学、认知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诸多领域。

会议分设三个分会场,从“知识与预测加工”、“行动与人工智能”、“心智与理论研究”三个论题展开报告,内容涵盖了认知科学与实用主义研究的核心问题和前沿方向,从共同的理论基础、方法论、应用场景出发 ,以实现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相互启发的研讨目标。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李继堂教授以“关于意识和记忆之间的关系问题”为题,考察了美国神经科学科学家BudsonRichmanKensinger“意识是一个记忆系统”的理论。

浙江大学哲学学院李恒威教授以“模块-层级架构、开水冒泡隐喻、本能和互补性——论加扎尼加的意识学说”为题,介绍了意识研究的基本问题,提出意识的现代性问题不只是现象学的,它还是生物学的——乃至物理学的——和哲学的,这三个问题构成的“三维框架”是审视和衡定一个当代意识理论是否全面的基本参照。

浙江大学爱沙尼亚籍“百人计划”研究员Kristjan Laasik以“Placing Experience, Experience Place”为题做出报告。Laasik根据胡塞尔现象学术语定义了“空间”(place),并根据这种定义,为Jeffery Malpas发表于2018年的著作《空间和体验》中提出的空间概念提供了一个清晰的解释。

德累斯顿工业大学(Technische Universität DresdenBernhard Hommel教授的报告“Integrating perception, action, and self: The Theory of Event Coding”聚焦于事件编码理论,探讨了知觉和行动之间的关系。

浙江大学哲学学院陈亚军教授在大会总结中与大家一起分享了他近来重新反思杜威后对规范的新的理解。陈亚军认为,心智或心灵区别于物理自然的关键特点是意向性,心智总是指向什么,人类是在社会化的历史进程中获得这种规范。他最终提出自然、生命和规范既是三种不同阶段的特征,同时也应该被视作一个连贯的进程。

本次会议积极为国内外青年学者搭建学术交流和成果展示平台,提供探讨前沿学术问题的机会。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武锐讲师,立足预测加工如何解决表征之争的问题做出题为“预测加工:一种表征主义理论”的报告。浙江大学哲学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王玮以“塞拉斯的科学实在论述评”为题,评述了塞拉斯的科学实在论思想。

 

   此次会议的成功举办为从事认知科学与实用主义研究的国内外学者搭建了一个跨学科的国际交流机会和平台,未来将继续推进国际哲学认识论与当代认知科学的对话、互促和融合,引领国内哲学界在该主题领域的开拓和创新,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