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报道:“罗尔斯与中国批评者”——当代正义理论研究新进展暨“全人类共同价值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大理念研究”国家社会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研讨会

发布时间:2023-08-30浏览次数:10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听取诸位学界同仁批评性建议及建设性意见,共同推进两大理念与当代正义理论的深入研究,2023年8月19日至8月20日,浙江大学哲学学院张国清教授所主持的“罗尔斯与中国批评者”——当代正义理论研究新进展暨“全人类共同价值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大理念研究”国家社会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研讨会于浙江省杭州市欧亚美国际大酒店与千岛湖开元名庭大酒店顺利举行。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吉林大学、中国政法大学、苏州大学、广西大学、西湖大学、西南政法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海南师范大学、温州医科大学、浙江科技学院、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浙大城市学院、义乌市委党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浙江大学学报》杂志社、《浙江社会科学》杂志社及浙江大学的三十余位老师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功利主义在现代道德哲学中占主导地位,其他理论没有提供能与之抗衡的道德观。因此应当以一种更抽象的社会契约论来替代功利主义。约翰·罗尔斯(John·Rawls)的《正义论》(A Theory of Justice)一书继承西方契约论,试图代替现行的功利主义,发展出逻辑严密、条理一贯的有关社会基本结构的正义理论。该书是20世纪以来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罗尔斯的正义理论引发了哲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等领域的广泛关注。本次研讨以张国清教授《正义论评注》一书为载体,紧密围绕罗尔斯正义理论的当代观照及投射到现实社会中的实践问题展开了集中讨论。

浙江大学哲学学院教授,首席专家张国清在开幕式上致辞,张教授表达了对与会学者的热烈欢迎和对本次研讨会主题的高度关注。

本次研讨会共分为三场,第一场由《浙江大学学报》杂志社徐枫老师主持。

浙江大学的李哲罕老师进行第一次报告。在报告中他主要谈到了如何消除西方普世价值的影响、重构全人类共同价值体系,简明扼要的论述了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理论基础及实践意义,区分了普世价值与共同价值两个概念,同时介绍了自己近期正在完成的,有关两个概念区分的一篇文章:西方国家从中世纪结束,资本主义诞生伊始即不尊重自由与人权,他们通过不间断的战争与侵略实现了自身的资本积累,忽视了其他国家的平等与利益。因此,破解西方国家的两面性,解构西方对人权的定义,对于中国构建全人类命运共同体将会起到破局的关键性作用。

浙江大学的甘钧先老师进行第二次报告。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逻辑”报告中他提到过去中国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过程中所作出的努力以及成果,这些成果都存在着“容纳差异性、塑造共同性”的共同逻辑。从这一逻辑出发可以得到五条思维路径:第一条是“构造共同性”,即国与国之间,制度与制度之间既然活在共同的时空中就要消除冲突,和平共处;第二条是“促进共同利益”,即强化绝对利益、塑造共赢思维;第三条是“塑造共同认知”,即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深化落实;第四条是“激发共同情感”,即相互理解,激发出同一个情感思路;第五条是“组织集体行动”,这需要很强的集体意识,同时拒斥私下的单独行动。

浙江大学的章前明老师进行第三次报告。章老师主要谈到了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国际政治研究,并将其分为了三个维度进行解读。第一个维度是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生存物质条件,物质条件的更迭与全球化进程息息相关,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促使国与国的交往、人与人的交流日益密切,国家与人民都被卷入由跨国公司和政府间国际组织共建的经济网之中,在此间产生并发展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就需要物质条件的反哺;第二个维度是全人类共同价值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途径,从根本上来说,人类共同价值的实现需要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为基础,二者的联系十分紧密,理论上人类命运共同体要突出人类的独立身份和地位,但是实践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必须给予主权国家的合作共赢、权责共担;第三个维度是全人类共同价值与国际政治制度的联结,通过多元文明互鉴来创设新的国际准则。

西湖大学的吕有志老师进行第四次报告。吕老师肯定了前三位子课题负责人的报告,进而认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一定要有正确的中国方案,并针对此问题提出四个支点进行支撑,分别为“立足世界现实”、“回应世界之问”、“弘扬共同价值”与“彰显中国智慧”,以此四个支点形成的中国方案才能够真正实现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二场由《浙江社会科学》杂志社俞伯灵老师主持。

张国清教授首先详细讲述了完成《正义论评注》的全部过程,并欢迎各位学者对这本书提出批评性建议与建设性意见。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朱华彬老师进行第一次报告。朱老师首先对张国清教授《正义论评注》的出版表示热烈祝贺,认为《正义论评注》对于中国政治哲学研究具有很强的标志性意义,同时拓宽深化了相关理论研究的领域。其次,朱老师梳理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正义论》相关的系列产品,表达了对各位老师的尊敬,期待各位老师学术成果更多的问世,也盼望中国的正义论的问世。

浙江大学的庞学铨老师进行第二次报告,报告的题目是“一种正义论证的范式转换:从罗尔斯到赫费”。庞老师严谨论证了从罗尔斯到赫费这种转换的两种表现形式,第一种是19世纪中叶开始,哲学、法学与国家学说之间的内在联系中断,庞老师详细分析了中断的种种原因,并论述了赫费针对这一现象所给出的解释;第二种则是从分配行正义到交互性正义的转换,分配性正义是罗尔斯《正义论》论证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范式,但赫费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分配正义的观点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与不足,因此提出了批评。庞老师最后认为不同的理论适应于不同的时代,每一种正义理论的出现都是为了回答时代所提出的特殊性问题。

北京大学的韩水法老师进行第三次报告,报告的题目是“罗尔斯正义理论的当代挑战”。韩老师提及了自己曾就《正义论评注》一书与张国清老师交换过意见,韩老师认为《正义论》的出版也就标志着政治哲学真正系统的建立起来了,与此同时道德哲学逐渐私人化。韩老师梳理了伦理学,道德哲学,政治哲学等学科间的微妙关系,谈到《正义论》出版以来所面临的,西方学者们所提出的种种挑战,面对这些挑战该如何重新解读《正义论》。最后韩老师认为张国清老师《正义论评注》的出版为重新解读罗尔斯《正义论》提供了更好的文本依据与理解范式。

中国人民大学的龚群老师进行第三次报告,报告的题目是“原典研究的重大进展”。龚老师认为罗尔斯的正义理论是柏拉图时代以来的理想建构模式,他的理论的重要来源之一也正是柏拉图的理想国,罗尔斯这一理论并非用以回答现实问题,而是亟待后人提出批评,同时对张国清老师《正义论评注》一书中的多处细节表示赞同。


浙江科技学院的钭利珍老师进行第四次报告,报告的题目是“一种有意义的建构——读《正义论评注》”。钭老师作为张国清老师的学生,首先表达出对老师治学严谨的钦佩与尊敬,并追忆当年求学于张老师的历程,其次钭老师认为,阅读张老师的《正义论评注》体会到了一位学者的生长方式,最后钭老师表达了对这个人文社科蓬勃发展的时代的肯定与赞扬。

第三场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刘亚楠老师主持。

广西大学的杨通进老师进行第一次报告,报告的题目是“罗尔斯正义论的未决问题——以动物正义为例”。杨老师在报告中提到了一个非常独特的问题——动物正义问题,也即动物是否有公平正义,罗尔斯的正义理论能否解决动物正义的问题。杨老师将罗尔斯以后的学者分为两派:认为罗尔斯正义理论能够解决动物正义问题的一派以及认为罗尔斯正义理论不能够解决动物正义问题的一派,分别列举了他们的思想与文本依据。最后杨老师呼吁大家要提高对动物正义问题的关注度。

吉林大学的晋运峰老师进行第二次报告,报告的题目是“罗尔斯的现实世界”。晋老师首先感谢张国清老师提供这次能够与各位学者交流的宝贵机会,而后他提出罗尔斯与密尔、康德、黑格尔等人的关系该如何理解,罗尔斯的不同著作中所表达出的摇摆的态度又该如何解释,最后晋老师认为提升对现实感知的敏感度使得罗尔斯的作品具有了张力。

海南师范大学的文长春老师进行第三次报告,报告的题目是“西方普适正义话语批判”。文老师首先分享了自己求学期间对罗尔斯与诺齐克二者关系的理解,而后谈起通过姚大志老师授课时所举的范例引发了自己对罗尔斯无知之幕的研究与思考,并进一步认为罗尔斯的正义理论是现实在其头脑中的映射,最后梳理了近代至现代西方哲学中的不同流派与不同学者的基本思想。

浙江大学的伏佳佳老师进行第四次报告,报告的题目是“低收入劳动者及其社会权益的实现”。伏老师首先提出自己对于居民收入的思考以及低收入群体的关注,以详实的数据表明依然存在大量的低收入者,在当前中国共同富裕的语境下,低收入者不能被忽视,伏老师最后分析了低收入者收入较低的原因,并以理论赋能,提出解决的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