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新一代人工智能逻辑国际研讨会 (LNGAI 2022)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2-06-16浏览次数:397

2022年6月10日至12日,第二届新一代人工智能逻辑国际研讨会(LNGAI 2022)以线上线下混合形式成功举行。该会议由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浙江大学哲学学院和浙江大学-卢森堡大学高等智能系统联合实验室共同组织。LNGAI是由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一代人工智能驱动的逻辑学研究”(2021-2025)资助下的系列研讨会,每年举办一次。该项目拟深入研究新一代人工智能背景下可以有效处理开放、动态和真实环境中的信息的非单调推理形式体系,包括经典非单调逻辑和形式论辩,并以此为基础,重点研究新一代人工智能推理的三个主要方向:因果推理,知识图谱推理,规范与价值推理。该项目的首席专家是浙江大学廖备水教授,子课题负责人分别为中山大学王轶教授、浙江大学百人计划研究员魏斌、南京大学顿新国教授、湖南师范大学代建华教授、卢森堡大学范德托(Leendert van der Torre)教授(按子课题顺序)。

在本次会议上,来自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英国伦敦国王学院、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卢森堡大学、荷兰格罗宁根大学、荷兰乌得勒支大学、德国波鸿鲁尔大学等国内外高校和重要学术机构专家学者近150人次参加。学者们围绕主题展开了深入研讨,并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图1 第二届新一代人工智能国际研讨会,图为部分参会人员线上合影

此次会议由浙江大学廖备水教授、卢森堡大学Réka Markovich博士以及中山大学王轶教授共同担任会议程序委员会主席。会议邀请来自逻辑与人工智能领域的15位专家担任会议程序委员会委员。经过国际专家同行评审,会议共收录长论文7篇、短论文2篇,同时邀请4位相关领域的专家做特邀报告。会议论文集由英国“学院出版社”(College Publications)出版,可从如下链接中下载:https://www.collegepublications.co.uk/LNGAI/?00002。会后,将在逻辑学领域重要国际SCI期刊Journal of Logic and Computation(牛津大学出版)的新一代人工智能逻辑专刊上发表有关论文。关于此次学术研讨会的进一步信息,详见:https://xixilogic.org/lngai/2022/

图2 左图为本次会议宣传海报,右图为本次会议论文集封面

会议邀请到四位相关领域的专家做特邀报告。

来自荷兰乌得勒支大学的Henry Prakken教授做了关于形式论辩中理性准则的学术报告。他认为,基于理性原则评价论证可接受程度的方法,要求理性原则本身应是合理的。然而,这些理性原则往往来源于作者的直觉,其合理性并没有得到严格证明。为了进一步说明,他区分了三种论证,即:逻辑的、对话的和修辞的论证。通过定义论证的攻击点,他给出了一种新的对话论证强度定义。

图3 荷兰乌得勒支大学Henry Prakken教授的特邀报告

来自中山大学的刘咏梅教授作了关于多主体认知规划的学术报告。她认为,现有多主体认知规划的实现大多是基于对经典规划的编译,因此受到各种限制。她在报告中给出了多主体认知规划模型框架,同时基于KD45n逻辑介绍了推理和高阶信念变化的公式以及信念修正的过程。在该框架中,初始知识库、目标以及动作的前提、效果可以是任意的KD45n公式,知识库的更新是通过高阶信念修正来实现的。在此基础之上,她给出了高阶信念修正的模型理论定义,并将Moss典范公式的变体——交替典型公式作为模型,定义了两者之间的距离。

图4 中山大学刘咏梅教授的特邀报告

来自浙江大学的陈华钧教授作了关于知识图谱中神经符号计算的学术报告。他分别从知识图谱和深度神经网络的角度,对神经符号方法的新趋势进行了综述,并介绍了神经网络嵌入知识图谱的方式,包括如何处理对象、关系,以及如何将源知识图谱转换至目标知识图谱等。在此基础之上,他讲解了大规模知识图谱预训练的模型及应用,并对知识图谱注入深度神经网络的几项研究与应用展开讨论。

图5 浙江大学陈华钧教授的特邀报告

来自德国波鸿鲁尔大学的Christian Straßer教授作了关于可废止推理与论辩相结合研究进展的学术报告。他简要介绍了三种将可废止推理结果与形式论辩中的论证外延建立等价关系的方法,并重点分析了将非单调推理表征为形式论辩的最新研究进展。第一项进展是基于似然推理分析了什么类型的非单调逻辑系统可以被转化为形式论辩系统,以及该转化表征的优势所在和应用途径;第二项进展是非单调输入输出逻辑是如何通过基于序列的论辩系统和证明演算来表征的;第三项进展是根据ASPIC+对几类优先化缺省逻辑进行特征化的方法。

6  德国波鸿鲁尔大学Christian Straßer教授的特邀报告

此外,会议共收录长论文7篇、短论文2篇,论文作者皆在研讨会上做了相关主题的学术报告,并与国内外同行展开了热烈的交流。

来自浙江大学的李浦银介绍了一种基于回归的加权量化论辩框架。这一框架在量化论辩框架的基础上,通过回归方法为论证分配基本分,并通过余弦距离方法判断不同决策之间的相似度,进而为框架中的攻击关系与支持关系提供依据。

来自墨西哥普埃布拉自治大学的J-Martin Castro-Manzano介绍了四种用于刻画自然语言推理不同方面的词项逻辑:断言词项逻辑、量化词项逻辑、模态词项逻辑和关联词项逻辑。通过混合这四种词项逻辑,他提出了一种合成逻辑,并就其二者之间的等价性给出了一种基于语义树的证明。

来自中山大学的梁晓龙博士介绍了加权图和作为加权图特例的相似图,并在此二者基础上引入了认知逻辑用于诠释。他还研究了该逻辑与传统认知逻辑间的对应关系,并通过归约法证明了二者的公理化是可靠且完备的。

来自美国马萨诸塞州的Alexander Sakharov博士提出了一种排除矛盾律的子结构单一后继演算形式,这一演算形式可被应用于包含模糊谓词的非霍恩知识库中,其模糊真值的下界可通过遍历相继式演算的所有推导得到。

来自卢森堡大学的David Fuenmayor博士提出了一种在高阶逻辑中对非经典逻辑进行浅层语义嵌入的技术,该技术通过采用统一的通用语言,可对多元的论证及其交互进行形式化处理。他通过几个案例来说明这一研究能够更简洁、更优化地描述逻辑和逻辑组合的语义嵌入。

来自中山大学的文学锋教授在报告中认为,Nute为Lewis条件逻辑提出的公理化系统并不等价于Lewis的原始系统,并为Lewis条件逻辑提出了一套不使用CSO、RCEA或RE规则的新的公理化系统。

来自伊朗科技大学的Ali Farjami博士报告了基于Isabelle/HOL的Kratzer模态语义实验研究,该研究采用了LogiKEy对Aqvist偏好模型和Kratzer条件道义模型进行了实验和比较。

来自浙江大学的邵牧云运用交替转移系统构建了多主体控制博弈模型。该研究针对原控制论辩框架无法描述不可预见环境中的主体交互这一缺陷,对变化环境下主体之间的交互、主体的信念及策略调整、多主体的联盟可控性进行了建模刻画和研究。

来自浙江大学的陈琛通过对基于证据的论辩框架进行论据强度的扩展,建立了论据积累论辩框架。在该框架中,单个论证的证据基础受到整个框架标记的影响,论证强度则取决于支持该论证的证据的积累。

本次会议通过论文报告和讨论交流,促进了逻辑学、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等多个领域的沟通和交流,同时也推进了浙江大学-卢森堡大学高等智能系统与推理联合实验室在“新一代人工智能驱动的逻辑学”领域的研究。随着第二届新一代人工智能逻辑国际研讨会的落幕,项目组成员将投入到新一轮的科研攻关中。

 

撰稿/供图:姚泽来、邵牧云

审稿:李崇慧